兖州区委党校专题学习《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
5月17日,区委党校举办理论学堂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原文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区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汪新忠出席并讲话,校办公室、基础理论学科组的三位同志进行学习交流发言。区委党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全体党员干部教师参加学习。 会议指出,要增强政治敏锐性,深刻认识《回信》的重大意义。5月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开拓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境界》。43年前的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头版刊发。相隔43年,两篇文章在同一天发表绝非巧合。43年前,6000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激荡全国,世人见证了理论创新如何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进而撬动了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哲学”宣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300字的《回信》,对我国迈向世界强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不仅仅是对《文史哲》编辑部提出的殷殷希望、谆谆叮嘱,背后是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深沉关怀与深刻洞察,是对学术中国建设与理论创新发展的高瞻远瞩。5年前的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百年党史上第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举旗定向、布局谋篇。作为党校理论教员,同志们一定要有政治敏锐性,正确认识校党委安排这次专题学习的题中之义,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回信》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领会、落实好《回信》重要指示精神。 会议要求,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回信》的思想精髓。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回信》鲜明提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这一时代命题。那么,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从哪里来?怎样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总书记在《回信》中给出了答案、指明了方向。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华文明从远古时期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华文明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底蕴,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转化为人民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奋斗历程。从站起来解决挨打的问题、富起来解决挨饿的问题到强起来解决挨“骂”的问题,需要全球中国人坚定“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会议强调,要抓好落实,践行理论教员的时代使命。作为党校理论教员,学习好、落实好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关键是要进一步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本领。“用学术讲政治”是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运用合理的学术框架,讲好党的基本理论和党性教育课程。怎样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本领?一是继续办好理论学堂,夯实理论功底。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学习重点,为教学科研提供正确的学理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继续办好教师论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举办教师论坛、精品课研讨活动,对专题课程从学理支撑、学术框架、讲授语言、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研讨打磨,努力打造一批精品课、优质课。要积极参加市委党校组织的“四史”竞课和我校组织的精品课比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三是提升科研水平,提供基础支撑。科研工作是党校发展的基础支撑,要高质量完成调研课题和科研项目工作任务。做到科研工作为教学服务,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 (兖州区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