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区委党校以学科建设为突破 开创县级党校工作新局面

发布日期:2020-09-29 09:39
浏览次数:
来源:办公室  
 
审核:贺庆鸿  
编辑:胡腾  

兖州区委党校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县级党校工作的新模式,破解了县级党校在人才匮乏、混岗混编、学科不全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呈现出队伍优化、阵地强化、教科研一体化的良好局面。

一、科学谋划,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构建大教研工作格局

一是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格局。县级党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人才队伍薄弱、人员混岗的问题,只有统筹整合党校人才资源,树立全校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思路,最大限度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有效破解基层党校发展瓶颈,更好完成党所赋予的职责任务。兖州区委党校深入推进人员、科室调整工作,着力建设以教学为中心的大教研工作格局。一方面充实一线教师。对科室人员重新进行调整,各事业科室除科室正职继续保留以外,其他事业岗位人员全部整合到教研室,参公人员(包括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部靠在事务性工作一线,把教师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保证专职教师有足够的精力从事教学科研。目前,兖州区委党校15名事业人员全部调整充实到教研室。另一方面合理调整科室职能。在科室设置上,根据新时代党员干部培训对党校的需要,对部分科室进行职能调整,将业余教育科函授教育职能撤销,更名为教务科,负责党校主体班次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安排等工作。增设基层科,负责基层分校建管用工作。

二是整合学科资源,建设符合党校特色的学科体系。建设符合党校特色的学科体系是坚守党校姓党原则的坚强基石,是打造党校事业核心竞争力的治本之策。为了解决师资缺乏、学科不齐的困扰,兖州区委党校按照既具有某一方面专业知识,又具备多方面宣讲能力的要求,组建了基础理论、党史党建、经济管理三个学科组,每个学科组明确由一名校级领导担任指导老师。在对各学科组工作安排上,一方面安排责任心强、事业心重的年轻同志任学科组长,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求各学科组都要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党委中心工作开展教学科研,通过健全制度,明确任务,进一步打造符合党校特色的学科体系。

三是整顿学风校风,倡树以教学为优先的浓厚氛围。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理念,把博通经典、精读原文、悟透原理作为党校教师的核心能力,把党的意识、党章意识、党员意识作为党校人的基本素质,笃学笃行,修身修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建一流”机关作风建设活动,传承“实事求是”校训,弘扬党校优良作风,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文化氛围,把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守护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实践者。

二、创新载体,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全面建设红色学府

一是开设“教师论坛”,练精兵强队伍。兖州区委党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性开展“教师论坛”。论坛活动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每期安排2-3名年轻教师围绕各自专题,讲新课、推精品,达到了“推新、育人”的目的。活动开展5期以来,推选党性教育、理论教育精品课程10堂,为正在县级层面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专题储备,全部10项课程已在全区各镇街部门宣讲近30场次。目前,正在开展以“教学模式创新”为主题的第二阶段“教师论坛”活动,进一步探索教学模式新路子,积累新经验。

二是实施走出党校系列活动,进基层务实功。充分发挥党校分校的区位优势和党校师资的知识优势,开展走出党校、走进分校、服务基层系列活动,组织党校教师围绕基层最困扰、党员最迷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宣讲,开展交流,通过与基层党员群众面对面的答疑释惑、辩论沟通,帮助基层同志理清思想困扰,消除认识误区,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崇高理想。同时,通过活动开展,帮助党校教师了解基层,服务基层,有效解决了党校课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该项活动目前已举办22次,培训基层人员2300多人次。

三是积极打造现场教学点,强阵地铸熔炉。围绕牛运震为政思想的时代价值,打造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现场教学点;围绕兖州战役纪念馆、三十六烈士井、无名烈士墓等遗址和事件,开发了具有兖州特色的红色教育课程体系。牛运震现场教学点作为省委党校教学点先后承担了省委党校第76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济宁党校“8090”培养计划专题二班、省纪委宣传部领导学习考察等多个主体班次,培训党员干部600余人次。兖州战役现场教学点在第二批次主题教育活动中,已接待各类培训班次近10个,有效服务了主题教育活动。

三、扎实推进,以学科建设为统领,教科研一体全面提升

一是新型教学模式扎实推进。为了适应党校教学改革需要,充分发挥年轻同志思维活跃、学历高、知识面宽的优势,积极开展新型教学模式,依照学科分组分别在山东天意机械公司,利用非公党建典型作为案例,开展案例式教学;在新兖镇牛楼社区,利用花海彩田项目开展乡村振兴研讨式教学;在小孟镇梁村,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开展现场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党校培训方式逐步从传统的被动式、灌输式、封闭式向研究式、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模式转变,大大提高了党校教学针对性,培训效果进一步增强。

二是科研咨政实现新突破。发挥“思想库”的优势,当好研究员,这是党校科研咨政作用的重要体现,兖州区委党校主动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组织各学科教师围绕区域发展重点、社会热点、基层治理难点等开展五个课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调研积极组织课题申报。今年以来,兖州区委党校完成基层调研5次,5篇调研报告全部得到领导签批,立项各类课题8项,结项课题18项,其中省委党校系统课题1项。扎实而接地气的课题研究,不仅增加了党校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的话语权和参谋权,更为党校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素材。

三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了实现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我们结合省市委党校“2+1”牵手计划,出台制定了兖州区委党校实施意见,不仅对党校分校建设作出安排,还按照学科将全部教师分派到各分校,实行包保责任制,全面负责分校的教学计划、培训内容、调研课题申报等工作,该模式得到区委书记、党校校长王宏伟同志签批。通过学科建设的有效推进,教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年轻教师队伍得到锻炼,14名80、90后已经全部具备独自承担主体班授课任务,其中1名同志,还曾两次荣获济宁市党校系统精品课比赛一等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